央媒看龙华:岁月的守望者!

  更新时间:2024-07-15 17:49   来源:光明日报  作者:


中华古迹巡览





入夜,海口海甸河畔华灯初上,老街区的一栋栋骑楼静静矗立,掩映着长堤路的车水马龙。报时的钟声从清水红砖墙身的钟楼传来,一同前来的,还有海口湾的阵阵微风。


拥有上百年历史的海口骑楼老街,如同岁月的守望者,见证了海口的沧桑巨变,承载着珍贵的城市记忆。


海口骑楼印象。记者 李娜绘


骑楼建筑跨人行道而建,骑跨在街道上的立体形象,是“骑楼”得名之由来。一栋栋骑楼沿着街道紧密相连,形成绵长的步行长廊,为过往行人提供遮阳避雨、纳凉休憩的空间,完美契合了南方沿海地区日照强、降水多的气候特点,有利于商业活动的开展。其内部以“下店上居”或“前店后居”为建筑规划,商住合一,方便贸易。

俯瞰海口骑楼老街。石中华摄

海口骑楼街区的兴起,始于1910年前后,是“下南洋”风潮的历史遗存。彼时,许多琼州人为谋生计,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渡南洋。事业有成后,他们将具有南洋风格的骑楼建筑理念带回家乡,与本土建筑工艺相互融合、碰撞,建成了一栋栋具有独特风韵的骑楼。而今,海口骑楼老街已成为我国保留规模最大、保存基本完好的骑楼建筑群。


一个世纪前,归乡的琼籍华侨和本地商贾利用自己的资金和特长,在骑楼经营起了各种行当。从土特产出口业务到布匹业,从医药业到餐饮业,从旅馆业到制革业、酱料业,骑楼相继涌现出一个个名气响当当的商号。这些老字号曾推动了海口的经济社会发展,如今也成为海口文化的一部分。斗转星移间,业态几经更替,但曾经的牌匾仍保留于此,一并写就的,是琼籍华侨剪不断的乡愁。


虽然骑楼常以楼群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眼前,但仔细看去,每座骑楼又风格迥异。从厚重的古罗马风格、轻盈的哥特风格,到灵动的巴洛克风格、华丽的洛可可风格,可谓应有尽有。作为中西合璧的建筑艺术,骑楼的存在,正是海口作为港口城市开放包容的最佳佐证。

椰雕非遗传承人在骑楼老街为游客介绍椰雕作品。杨鹤摄

海口骑楼老街上的琼剧演出。杨鹤摄

  在历史的长河中,海口骑楼老街浓缩了南洋文化、儒教文化、佛教文化、红色文化、海洋文化等诸多文化内涵,各种琼味美食、民间艺术在这里扎根,一个个归侨报桑梓的故事和抗战革命故事在这里书写。2009年,海口骑楼老街被文化部认定为“中国历史文化名街”。而它之所以魅力长存,不仅仅在于它对各种文化的兼容并包,更在于它经久不衰的市井气息。

海口骑楼老街成为众多游客打卡游玩目的地。石中华摄


花墙头风云变幻,骑廊里光影交错,而一代又一代“老海口”们,总是乐于在此生活。骑上电动车,去吃一碗辣汤饭,再来一份炸排骨,转过几个街角,水果蔬菜、日用五金、笔墨纸砚,又可统统收入囊中。在这里,衣食住行,实在样样方便。

“水巷口”标志性骑楼。记者 闫汇芳摄


如果你是初来海口的游客,更要到此消磨一段时光。从绚丽的晨光穿过雕花的窗棂,到落日余晖洒在平坦的石板路上,再到月光衬托出三角梅的娇艳,喝一盏茶、抿一口咖啡,听一曲琼剧,再瞧一眼椰雕、糖画、黎族双面绣那些个手工艺绝活……墙面斑驳的骑楼,印记着这座城市独特的韵味。海口的温柔,就藏在这片老街里。


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主办:海口市龙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      承办:海口市龙华区科技信息和中小企业服务中心
网站联系电话:0898-66569776
琼ICP备09001072号-4 琼公网安备:46010602000436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:4601060001

温馨提示

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口市龙华区政府门户网站,进入非政府网站
是否继续?